陈何伟 陈晶 孟雅静 汤洪 白芸 刘佳

近年来,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具有创伤少、恢复快、疗效确切,同时具有检查、治疗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普外科或消化科医牛处理结石或肿瘤引起肝胆道梗阻问题比较成熟的一项技术。为r提供一个良好的手术操作条件,以及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嗣术期,我们应用舒芬太尼复合直接靶控输注(TCI)丙泊酚行ERCP诊疗,现将间断静注舒芬太尼复合TCI阿泊酚用于ERCP诊疗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行ERCP诊疗术的成年(55—77岁)患者4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I~Ⅱ级,无严重心、肺、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随机分成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sP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20例。2组一般资料有均衡性。

1.2方法

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建寺静脉通路,给予阿托品0.5 mg肌内注射。术中患者取左侧卧位,鼻导管吸氧4 L/min。常规监测无创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使用同一台靶控输注泵。P组TCI丙泊酚,丙泊酚效应浓度从1.0 trg/ml开始,根据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凋节丙泊酚的输注量,待BIS值降至40后开始ERCP操作,同时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使BIS值维持在40~60。sP组先静脉注射0.15 lae/kg舒芬太尼,注药时间2 min,然后TCI丙泊酚,调节丙泊酚的输注量,待BIS值降至40后开始ERCP操作,同时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使BIS值维持在40~60。手术30min后追加舒芬太尼0.06峭/kg静脉注射,直至术毕。

1.3监测指标

记录麻醉诱导前(T1)、舒芬太尼静注完成即刻(T2)、丙泊酚诱导后5 min(T3)、15 min(T4)、30 min(T5)及结束时(T6)的无创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BIS值。同时记录诱导、维持麻醉的丙泊酚的TCl浓度及同术期患者体动率。

1.4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术前、诱导后及苏醒后的Sp02均在93%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纯静注舒芬太尼期间,BIS无明显变化;随丙泊酚浓度升高,患者BIS值逐渐下降;相同丙泊酚浓度时,组问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心率和血压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SP组降心率作用更为明显(P<0.05)。2组均能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不良反应比较,单用异丙酚组5例有轻微的体动发生,并有呛咳、咳嗽的发生,需要追加药量进行维持;SP组不良反应不明显,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CL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ERCP已在临床广泛开展。ERCP检查治疗的时间相对胃镜较长,检查治疗时,当内镜经过食管时患者会出现恶心,当扩张或切割十二指肠乳头,患者会感到疼痛。为提高ERCP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我们现在一般会给患者实施静脉麻醉。

丙泊酚为静脉麻醉药,其分布容积大,清除率快,因此起效快,消除迅速,可控性好[1]。TCI技术使丙泊酚的给药更加精确方便。可以根据手术刺激强度和患者的反应随时调节靶浓度,具有使用简便、精确、麻醉可控性好等优点[2]。同时,系统维持血药浓度平稳的稳定性高[3],可使麻醉更平稳,更安全。丙泊酚TCI已经被认为是ERCP安全常用的麻醉方法。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其脂溶性高,与斗受体亲和力强,镇痛作用时间是芬太尼的2倍。临床应用中血液动力学稳定性更好,呼吸抑制的比率小。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少,与异丙酚复合应用,存在着协同效应,可以减少异丙酚的给药量和靶控血药浓度,产生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使操作更加顺利。国外的研究认为阿片类药物在镇痛浓度下仅有极小的镇静或遗忘作用,在无伤害性刺激存在的情况下,即使与丙泊酚联合使用也不会影响BIS值。单纯舒芬太尼0.15ug/kg静脉输注不会引起BIS显著变化。而与丙泊酚联合使用可以降低意识丧失和体动反应消失所需的丙泊酚EC50,舒芬太尼可以明显减少刺激所导致的BIS增加量,同时可减少丙泊酚注射痛现象。

舒芬太尼复合TCI丙泊酚用于ERCP操作,镇痛效果好,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的呼吸抑制,且无明显的体动发生。舒芬太尼复合TCI丙泊酚,丙泊酚用量小,患者呼吸抑制轻,体动反应弱,血流动力学稳定,利于医师操作。用于ERCP安全可靠,且麻醉效果优于单用TCI丙泊酚。

参考文献

1、 Cockchott ID.Propofol pharmaeokinetics and metabolism.Pmtgrad MedJ,1985,61:45-50.

2 、Servub FS.TCI compared with manually controlled infusion of propofol:A

multicentre stuMy.Anaesthesia,1998,53:82-86.

3、张马忠,吴健,于珊娟,等.靶控输注丙泊酚的临床应用和准确性评价.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660-663.

(收稿日期:2011—05—06)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
0.110431s